用電話給自己把脈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徹底改變了世界原來的樣貌,商界需要迅速應變以適應新常態,香港初創公司PanopticAI 也是其中之一。創辧人覷準市場在社交距離限制下,人們對遙距診斷及自我診斷的需求大增,因此積極拓展相關科技應用。
智能手機監察健康
團隊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了一個全遙距的健康監測程式,與坊間利用LED感應的健康監測手錶不同,PanopticAI的程式可連接到使用者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腦鏡頭,測量使用者皮膚上出現的輕微顏色變化,從而計算血流量,再得出一系列的健康數據。
公司行政總裁黃君朗說:「在網上就診前,使用者只需用手機掃描一下,30秒左右便得出反映個人生命跡象的一系列數據。」
這些數據包括心跳、呼吸頻率、血壓、血氧濃度和心跳變異度;程式還會利用團隊研發的視像掃描演算法,根據收集得的數據推算出使用者的壓力指數、能量水平和健康風險因素等結果。
君朗目前正在科大攻讀生物工程學博士課程,他參與的研究團隊在2018年起與政府合作,在邊境口岸和政府辦公室等設立智能體溫監測系統。PanopticAI就是君朗與團隊成員在研究期間同時創立,另外三位聯合創辦人都是來自科大,包括工業工程和物流管理博士陳經緯、工業工程及決策分析學哲學碩士陳子泰,以及負責帶領研究小組的工程學院教授蘇孝宇。
來科大攻讀博士前,君朗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修讀生物醫學工程。因緣際會,他在倫敦一次招聘會上遇到蘇教授,兩人一拍即合,君朗於是決定申請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赴港深造。
君朗說:「我們發現大家有共同的研究興趣,我從事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時,已經專注研究如何善用最新的科技軟件,不論是人工智能、大數據、雲端運算或訊號處理等,去改善健康及生活。」
儘管新技術仍未商業化,但市場對其反應正面。去年11月,團隊憑著新技術開啟的商業模式和蘊含的市場潛力,贏得「香港城市創科大挑戰」大專院校組的首屆冠軍,而團隊就該技術發表的科學論文及所取得的專利亦是獲獎關鍵。君朗說:「除了贏得一筆可觀的奬金用作研發外,參與比賽更為我們帶來各種機遇,讓我們有機會實踐理念和將新技術推出市場。」
其中一個機遇,就是團隊現正進行的先導計劃,他們在今年四月至六月,在本港10至20間老人院試用新系統,將程式連接到老人院的平板或電腦,讓職員可定時監察院友的健康數據,更可為每位院友建立健康檔案,以便更有效地觀察他們的狀況,及時察覺身體的異常,令院友可獲得適時的評估和照顧。
極具市場潛力
AI遙距健康監測除了可減少疫情下人與人的接觸,同時也能提升機構的運作效率,例如省卻安裝醫療監測器材的空間。
君朗說:「我們的技術可以簡化整個健康監測的流程,只需要一部平板電腦就能做到,基本上取代了實體健康監測站。」
而PanopticAI就希望透過今次的試驗計劃,得到使用者的意見,以便團隊在技術推出市場前解決任何問題,力臻完美。
現正推行的試用計劃,長者需要靠院舍職員監察其健康指數和情況,但君朗認為,未來的長者自主能力高,預期他們可自行使用程式來監察健康。
「今時今日,越來越多長者精通科技,或至少懂得使用智能電話,我們的技術定能協助長者利用科技保持健康。」
不僅是長者,孕婦、長期病患者,一般人因事未能及時去看醫生,也可以透過這個程式監察自己的健康狀況。
在PanopticAI的創業歷程上,科大的創業中心擔當了重要的角色,在公司羽翼未豐時提供了財務及行政上的支援。PanopticAI也是羅桂祥科技創業基金其中一間受惠公司 ,基金向科大教員、學生和校友提供支援,鼓勵他們利用科大註冊的科研技術成立初創公司。
君朗說:「我們透過創業中心得到很多機會,與不同的機構投資者和策略伙伴交流。」
創業中心更成功向香港科學園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引薦PanopticAI,讓公司在科學園落戶。團隊如今專注在本地市場推廣其專有技術,並以全球市場為終極目標,仰首前進。
「目前我們積極拓展本地市場,尋求與不同業界合作。未來,我們希望將PanopticAI 編碼發展成軟件開發套件 (SDK) ,令企業可將我們的技術融合到它們的系統當中;我們也希望新技術可鼓勵更多人監測自己的健康,因此我們需要更多創新思維和方法,例如運用遊戲化(gamification)策略,協助我們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