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傳薪的數學家

時光回到1996年,梁承裕獲當時成立只有數載的科大數學系取錄成為一年級新生,正等待發掘自己的志向。

「我還清楚記得第一天踏足科大,校園人頭湧湧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興奮之餘又有點兒不知所措。大學生活到底是怎樣?畢業後我會做甚麼?一切了無頭緒,唯一確定的是我熱愛應用數學。」由科大「新鮮人」到今天成為數學系教授及理學院副院長,梁教授語帶興奮地回想在科大的青葱歲月。

他在科大度過了三年充實多彩的本科生生活後,進而完成兩年的哲學碩士課程。畢業前夕,梁承裕與其他同學一樣,寄出多封求職信申請教師職位,焦急地等待回音。

「那時候,我們都以為數學畢業生的出路就是當中學教師,有穩定的職業,過著安穩的生活。但我等了又等,卻一直未有收到聘書。」梁教授說。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時任數學系系主任鄭紹遠教授留意到梁承裕的才華及潛力,便力勸這位應屆畢業生重新考慮自己的將來,趁年輕把握機會,去美國繼續深造。

「鄭教授堅持不懈,多番建議我去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梁教授笑說。「那時候,海外交流並不普遍,我便想,反正我在科大從未到過海外見識,去美國讀書就當是一趟遲來的交流之旅。」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梁教授2001年負笈美國,投入於新的研究環境,他對數學的熱情有增無減,最終學有所成。八年間,除了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取得數學博士學位,亦在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進行了三年博士後研究。他曾以為自己永遠不會離開美國了。

「博士後研究結束後,我在美國四處尋找大學教職,此時鄭教授又再聯絡我,問我有沒有興趣回科大執教鞭。」梁教授說。「畢竟我在加州生活差不多十年,擔心自己能否重新適應香港的生活。但拒絕母校的邀請實在說不過去,於是我回來了。」

傳授數學以外的知識

2009年回到母校後,梁教授不斷尋找新挑戰,在教學和研究以外,還肩負學生輔導和課程設計等重任。在創新的同時,梁教授亦保留傳統教學的優勢,目的是讓學生打好基礎。他的課堂沒有美輪美奐的簡報,白板和筆記就是教授數學的最佳工具。

「我的教學方法看似古板老套,但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梁教授笑道。「上課拉開白板、解決數學問題、做作業、考中期試,再考大考,去蕪存菁,重複循環。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充分領略課堂所學。數學重視基礎,打好根基後,才能拾級而上學習更深奧的知識。」

本地大學在2009年由三年改為四年制,要求本科生修讀不同副修科和跨學科課堂以增廣見識。轉變雖大,但梁教授欣然接受這項新挑戰。

他說:「目前,我們在學生的初期學習階段已著手訓練他們的主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舉個例子,科大的本科生研究計劃(UROP)要求本科生自進行研究,對我那一代的學生而言也許是一大挑戰,但這一代的學生不單止有拼勁,他們的研究結果也經常讓我大開眼界。學生修讀不同學科既可以擴闊知識界限,也可以激發求知慾,主動尋找答案。」

科大在2005年推行UROP旨在令本科生能更早參與和體驗研究工作,發掘他們從事研究的興趣。

「自從我成為UROP的導師後,親睹不少經我指導的傑出學生勝任不同領域﹐令人欣喜。」梁教授說。「我指導的首位研究生現在成為浸會大學的助理教授,他在UROP和碩士課程時已經鋒芒畢露,之後更獲得裘槎基金獎學金前往牛津大學攻讀博士。」

千里馬成為伯樂

時代變遷,投身學術界已不再是數學畢業生的唯一出路。能為社會培育楝樑,讓他們在不同範疇發光發亮,是梁教授職業生涯中的最有意義的部分。「學生畢業後在大學覓得教固然令我感到欣慰,但我更樂見很多畢業生在不同領域一展所長,如資訊科技、商界、金融甚至初創等。」

梁教授續說:「我們最近也邀請了一些在投資銀行及加密貨幣行業有所成就的博士畢業生回校,與後輩分享經驗。我們當然沒有教過他們投資之道,事實上,他們受過應用數學的嚴格鍛鍊,累積到的技巧例如數字演繹、決策和演算法等可用於不同行業,因此,越來越多僱主發現具有穩健數學基礎的畢業生,能迅速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和職責。」

近年,梁教授積極參與行政工作,包括招生和籌辦恒隆數學獎,讓他有機會接觸不同種類的任務,同時又忙得不亦樂乎。

「我現在輔導六名研究生,當中四人是碩士生,二人是博士生,是我回來科大之後數目最多的一屆。多年的教學經驗令我明白,我的工作除了傳授知識,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幫助他們理解及掌握課堂知識。」

為提升年輕人對STEM教育的興趣,以及分享他對數學及科學的熱忱和體驗,梁教授開始了自己的博客YouTube頻道,透過年輕人常用的渠道與他們溝通和交流。教學,早已不再局限在傳統課室之中。

「我年少時曾誤以為自己的前途選擇無幾。」梁教授說 。「現在我想所有人明白,海闊天空,理想無限,讀甚麼科目也如是。努力耕耘,期待收穫,豐盛之路,就在前面。